• 《B股淘金实战技术》黄孝武,张泽宇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B股淘金实战技术》【作者】黄孝武,张泽宇编著【丛书名】B股操作小丛书【页数】138【出版社】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ISBN号】7-307-03238-4【价格】8.00【分类】股票(学科:证券投资学科:基本知识地点:中国)股票证券投资【参考文献】黄孝武,张泽宇编著.B股淘金实战技术.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B股淘金实战技术》内容提要:本书介绍了获取投资收益的策略有哪些,如何进行B股投资分析,如何确定良好的投资时机,目前市场中哪些是有潜力的个股等内容。...

    2023-12-19 epub书籍 epubpdf

  • 《一级B应试精讲》程明主编;江苏省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技术服务中心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一级B应试精讲》【作者】程明主编;江苏省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技术服务中心编【丛书名】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辅导丛书【页数】248【出版社】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2【ISBN号】7-5641-0588-7【分类】电子计算机-水平考试-自学参考资料【参考文献】程明主编;江苏省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技术服务中心编.一级B应试精讲.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12.《一级B应试精讲》内容提要: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一级B应试须知、计算机与网络基础知识、Widow2000基础知识、Word2000的使用、Excel2000的使用等。...

    2023-12-19

  • 《空间目标双基地ISAR高分辨成像技术》郭宝锋,胡文华,马俊涛,孙慧贤,史林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空间目标双基地ISAR高分辨成像技术》【作者】郭宝锋,胡文华,马俊涛,孙慧贤,史林作【页数】203【出版社】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22.03【ISBN号】978-7-5763-1096-2【价格】78.00【参考文献】郭宝锋,胡文华,马俊涛,孙慧贤,史林作.空间目标双基地ISAR高分辨成像技术.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22.03.图书封面:《空间目标双基地ISAR高分辨成像技术》内容提要:本书以三轴稳定空间目标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双基地ISAR成像原理、双基地ISAR成像算法、双基地ISAR回波建模、成像平面空变特性、双基地角时变下的越分辨单元徙动校正算法等理论和方法。本书可为雷达信号处理领域的一线科研人员、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智力支持,为雷达成像(尤其是双基地ISAR成像)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撑。...

    2023-12-12 北京理工大学史庆藩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社长

  • 《高分辨双基地ISAR空间目标成像技术》史林,郭宝锋,马俊涛,韩宁,韩壮志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高分辨双基地ISAR空间目标成像技术》【作者】史林,郭宝锋,马俊涛,韩宁,韩壮志作【页数】189【出版社】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22.04【ISBN号】978-7-5763-1271-3【价格】78.00【分类】逆合成孔径雷达-雷达成像【参考文献】史林,郭宝锋,马俊涛,韩宁,韩壮志作.高分辨双基地ISAR空间目标成像技术.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22.04.图书封面:《高分辨双基地ISAR空间目标成像技术》内容提要:本书以高分辨双基地ISAR空间目标成像需求为背景,采用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阐述了空间目标的双基地ISAR回波模拟及通道标校预处理方法,介绍了全孔径、稀疏孔径场景下,空间目标双基地ISAR高分辨成像理论及方法。本书是作者近年来在此领域研究工作的总结,有助于提高双基地ISAR成像质量,促进双基地ISAR成像技术的发展,可为实际高分辨成像系统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工程应用价值。本书可供从事雷达信号处理、雷达成像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研究生参考。...

    2023-12-12 《史林》 史林杂志

  •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灾害目标损毁信息提取技术》眭海刚,刘俊怡,徐川,马国锐,孙开敏作;宁津生总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灾害目标损毁信息提取技术》【作者】眭海刚,刘俊怡,徐川,马国锐,孙开敏作;宁津生总主编【丛书名】地球空间信息学前沿丛书【页数】261【出版社】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22.02【ISBN号】978-7-307-22714-9【价格】89.00【分类】高分辨率-遥感图像-图像处理-研究【参考文献】眭海刚,刘俊怡,徐川,马国锐,孙开敏作;宁津生总主编.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灾害目标损毁信息提取技术.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22.02.图书封面:《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灾害目标损毁信息提取技术》内容提要:本书面向灾害应急管理领域遥感图像处理发展的前沿,总结了作者团队十多年来在灾害目标及其损毁提取方面的研究成果。从灾害目标损。毁特征分析、灾害损毁信息提取、灾害遥感监测与评估应用等方面,阐述了高分遥感影像灾害目标精确提取的学术思想、关键技术及其实现过程,是一本系统介绍灾害目标损毁信息提取理论和技术的著作。本书可作为遥感科学与技术、灾害应急管理等相关专业教师和科研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教学、生产和管理等工作的参考书。...

    2023-12-12

  • 《高电压技术实验指导书》代克杰,赵志敏,杨丽编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高电压技术实验指导书》【作者】代克杰,赵志敏,杨丽编著【丛书名】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本科系列规划教材【页数】159【出版社】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8.12【ISBN号】978-7-5689-1278-5【价格】36.00【分类】高电压-电工技术-高等学校-教材【参考文献】代克杰,赵志敏,杨丽编著.高电压技术实验指导书.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8.12.图书封面:《高电压技术实验指导书》内容提要:本书从电力安全工作规程着手,主要针对常见电力设备的绝缘试验,包括电力变压器、高压断路器、互感器、电缆、避雷器等设备的各种特性参数的标准测试方法进行详细论述,同时兼顾典型电极结构的放电观察试验。全书避免繁杂,考虑生产实际需要对传统的高电压试验技术中试验设备的原理性内容进行删减。读者在本书的指导下完成全部试验后,应能掌握高压电器试验的基本原理和状态参数的一般测量方法,并对电力设备的检修工作奠定基础。本书不仅可以作为专业的教材,亦可供有关技术人员参考阅读。...

    2023-12-12

  • 《高性能复合材料学科技术路线图》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高性能复合材料学科技术路线图》【作者】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编【丛书名】中国科协学科发展预测与技术路线图系列报告【页数】157【出版社】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09【ISBN号】978-7-5046-8722-7【分类】高性能化-复合材料-技术发展-研究报告-中国【参考文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编.高性能复合材料学科技术路线图.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20.09.图书封面:《高性能复合材料学科技术路线图》内容提要:本书为高性能复合材料学科技术路线图,是2018-2019年中国科协学科发展预测与技术路线图系列丛书之一,本书由中国复合材料学会编写。全书内容包括综合报告、专题报告、英文摘要、附录和索引。综合报告介绍分析了高性能复合材料的学科定位、总体情况、突出进展、重大成果、国内外比较和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和总体趋势;专题报告分别详细叙述了高性能复合材料学科分支领域研究进展、学科成果、国内外比较和未来展望等;英文摘要简要介绍了学科进展情况;附录收集了与学科进展有关的科技成果、代表性论文、重大研究项目、核心期刊和学术活动等资料。...

    2023-12-12

  • 《高性能Android开发技术》张飞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高性能Adroid开发技术》【作者】张飞著【页数】348【出版社】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9.04【ISBN号】978-7-5124-2979-6【价格】79.00【分类】移动终端-应用程序-程序设计【参考文献】张飞著.高性能Adroid开发技术.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9.04.图书封面:《高性能Adroid开发技术》内容提要:本书从简单到复杂系统地讲解了Adroid研发所涉及的全面开发技术。内容包括:高级图形图像处理图形图像渲染的梯度渐变由静至动的动态拖曳View及动画,View高级特性高级组件开发桌面部件AWidgetOKHtt一揽子网络技术解决方案图片加载利器Glide高阶Java多线程在Adroid中的运用大数据、多任务、断点续断下载管理内存与物理存储高效缓存及策略进程间通信之AIDL机制框架性架构体系企业级开发ORM数据库技术多媒体与图像识别扫描技术蓝牙网络通信技术RxJavaRxAdroid脉络清晰的响应式编程AdroidDataBidig:MVVM架构基石,数据驱动A运转AdroidNDK开发技术Adroid传感器。本书在技术点编排上循序渐进,侧重培养在实际项目开发中的动手能力精心选取的关键程序代码,由浅入深地帮助读者快速、直观地深入到代码层面理解和掌握Adroid高级开发技术。本书适合Adroid初学者和需要在Adroid开发技术方面进阶的中级开发者使用。...

    2023-12-1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的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下载专区

  • 《高原、高寒、高海拔、高地震地区混凝土筑坝技术》王仁坤,张连明,陈秋华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高原、高寒、高海拔、高地震地区混凝土筑坝技术》【作者】王仁坤,张连明,陈秋华主编【页数】264【出版社】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08【ISBN号】978-7-5647-4918-7【价格】58【分类】高原-地区-混凝土坝-筑坝-研究;寒冷地区-混凝土坝-筑坝-研究;高纬度地区-混凝土坝-筑坝-研究;地震地区-混凝土坝-筑坝-研究【参考文献】王仁坤,张连明,陈秋华主编.高原、高寒、高海拔、高地震地区混凝土筑坝技术.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08.图书封面:《高原、高寒、高海拔、高地震地区混凝土筑坝技术》内容提要:论文集主要围绕高原、高海拔、高寒地区以及高地震区混凝土筑坝技术展开,包括工程的投资模式、材料特性、工程监测及反馈分析、工程监理等也可包括其他地区的已建、在建工程的运行情况、反馈分析、维护加固和经验总结等方面的内容。...

    2023-12-12

  • 《高能效制造调度协同优化技术》王俊凯,乔非作|(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高能效制造调度协同优化技术》【作者】王俊凯,乔非作【页数】137【出版社】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22.01【ISBN号】978-7-5765-0132-2【价格】48.00【分类】钢铁工业-生产调度-研究【参考文献】王俊凯,乔非作.高能效制造调度协同优化技术.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22.01.图书封面:《高能效制造调度协同优化技术》内容提要:本书以生产调度与能源管理相结合为基本出发点,以先进的ICT技术和优化理论方法为支撑,围绕生产调度和能源管理协同优化典型问题,选择高能耗制造的代表性行业-钢铁行业为对象,从模型到方法,从理论到应用展开研究。本书可作为系统工程、工业工程、信息工程、控制工程等专业研究生、本科生和专业教师的教学参考,也可供钢铁企业及其他一般制造业的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及研究人员参考使用。...

    2023-12-12 同济大学出版社下载 同济大学出版的书

  • 《高通量卫星通信技术》袁俊刚,韩慧鹏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高通量卫星通信技术》【作者】袁俊刚,韩慧鹏编【丛书名】信息科学技术专著丛书【页数】278【出版社】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21.10【ISBN号】978-7-5635-6529-0【价格】88.00【参考文献】袁俊刚,韩慧鹏编.高通量卫星通信技术.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21.10.图书封面:图书目录:《高通量卫星通信技术》内容提要:本书面向对卫星通信业务需求的激增和高通量卫星通信的快速发展,全面介绍了高通量卫星通信系统技术,包括高通量卫星平台技术和载荷技术、高效编码调制技术及卫星通信组网技术,此外还介绍了高通量卫星通信链路预算方法及国外主要高通量卫星通信系统。本书层次清晰、内容丰富,力求理论方法结合工程实际。本书可作为从事卫星通信工程研发和研制的技术人员的学习用书,也可作为高校卫星通信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的教材或参考书。《高通量卫星通信技术》内容试读第1章绪论1.1高通量卫星通信的特点及业务1,高通量卫星通信的特点卫星通信是指利用卫星作为中继来转发无线电波,从而实现多个地面或空中用户间的通信。卫星通信利用星上天线接收地面站、地面或空中用户终端发射的信号,经卫星转发器进行变频放大,然后再通过星上天线发射到其他地面站、地面或空中用户终端,从而完成不同地面站、用户间的通信。卫星通信是在地面微波通信技术和空间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现代通信技术与卫星技术交融发展的成果。美国航天咨询公司北方天空研究所(NSR)于2008年提出了HighThroughutSatellite(HTS)的概念,国内称为高通量卫星或高吞吐量卫星。NSR将HTS定义为:采用多点波束和频率复用技术,在同样频谱资源条件下,整星通信容量是传统通信卫星(FSS)数倍的卫星。HTS概念由宽带卫星(BroadadSatellite)演化而来,但与之有所区别,宽带卫星以大容量和提供宽带互联网接人为特点。HTS最基本的特征是多点波束和频率复用,点波束数量多达几十甚至数百个,频率复用次数可达几十甚至上百次。带宽与复用次数相结合,使得卫星通信容量提升数十倍甚至百倍。HTS卫星的通信容量一般大于10Git/,高达数百G甚至T量级。高通量卫星通信可大幅降低每比特数据传输的成本,可经济、便利地实现各种新应用,正成为推动卫星通信领域跨域发展的重要支撑。高通量卫星按轨道可划分为地球同步静止轨道(GEO)和非地球同步轨道(NGSO)》两类卫星,当前在轨应用的高通量卫星以GEO-HTS为主,而NGSO-HTS星座正在迅猛发展,将提供低延迟、全球覆盖和大容量的通信服务,在卫星通信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高通量卫星通信业务为了便于进行频率分配、规划和管理,国际电信联盟(ITU)无线通信标准部门(ITU·1·高通量卫星通信技术R)定义了典型的几种卫星业务,包括卫星固定业务(FSS)、卫星移动业务(MSS)和卫星广播业务(BSS)。(1)卫星固定业务卫星固定业务(FSS)是利用卫星给处于固定位置的用户地面站之间提供的无线电通信业务。地面站之间的通信可通过一颗卫星,或通过由星间链路连接的多颗卫星来实现。卫星固定业务支持电信和数据网络的所有业务类型,包括电话、数据、视频、电视、互联网和无线电通信业务等。(2)卫星移动业务卫星移动业务(MSS)是指飞机、船舶、高铁、汽车等高速移动载体利用卫星进行的无线电通信业务。由于移动性的特殊需求,移动地面终端通常尺寸较小,有些甚至是手持式终端。(3)卫星广播业务卫星广播业务(BSS)是指利用卫星发送或转发信号,供用户(包括个体和集体)直接接收的无线电广播业务,包括电视和广播等业务。直接接收系统包括直接到户(DTH)和公用天线电视系统(CATV)。支持卫星广播业务的卫星通常被称为直播卫星(DBS)。高通量卫星通信主要面向以下领域提供服务:公众宽带、移动通信、中继通信、企业商用和公务通信、广播通信、应急通信和军用通信。(1)公众宽带主要为地面网络覆盖不到的地区提供宽带上网服务,重点解决偏远地区人口的宽带上网问题。用户通信位置相对固定,用户数量多,通信带宽需求大,希望服务商直接提供全套服务,系统操作使用越简单越好。(2)移动通信主要为飞机、船舶、高铁、汽车等高速移动载体提供广域宽带通信服务。用户移动速度快,服务区域广,对通信服务质量要求高,高通量通信可构建局部热点服务区。随着高通量卫星系统的快速发展,卫星数量越来越多,覆盖区域越来越广,正在逐渐满足移动用户终端跨区、跨波束大容量通信的问题。(3)中继通信中继通信业务分为如下两类:第一类为偏远地区地面移动基站提供固定的远端宽带数据接入,这类中继通信主要将远端数据接入骨干网络,大多处于发展中地区、偏远地区、海岛、沙漠、山区等区域,位置相对固定,对通信带宽和通信质量要求较高,其对接入点并不敏感;第二类为两个固定骨干节点间提供宽带数据通信,或为光纤、微波等骨干通信链路提供备份,这类业务对接入点有明确要求,用户中继节点位置固定,对通信速率和通信质量要求高。(4)企业商用和公务通信企业商用和公务通信业务分为如下三类:第一类为企业和政府构建卫星通信专网,提供专网内部用户间可靠保密通信服务,这类用户通信网络架构相对固定,对通信质量和安全性要求较高;第二类为商业人员、公务员和其他个人用户提供远程宽带接入服务,这类用户分布范围广、对应用的便利性较为关注;第三类为新闻采编等专用通信。·2·第1章绪论(5)应急通信为自然或人为的突发性紧急情况及重要节假日和重要会议,提供广域宽带应急通信保障,具有突发性和暂时性。应急通信的用户分布范围广,局部地区通信量大,支持综合通信保障,终端便于携带,通信质量和互联互通要求高。高通量卫星通信特点在于终端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使用方便、通信速率高。(6)军用通信国外发展起来的军用骨干卫星通信系统,如美国的WGS系统等,由于也采用多点波束及频率复用技术实现大容量骨干通信,因此也属于高通量卫星通信的范畴。此外,商用高通量卫星通信也为部队军事作战、训练、执勤、演习提供了重要的通信保障,例如美国商业卫星使用量占到整个军事卫星服务量的80%,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上高达96%。1.2高通量卫星轨道及频率1.高通量通信卫星轨道卫星通信系统设计与卫星运行轨道密切相关,不同的卫星通信覆盖及业务需求对应不同的运行轨道及轨道位置。同时,轨道也是卫星通信的重要资源,各国家和各机构都在积极储备卫星通信轨道资源。高通量卫星通信系统必须做好轨道的选择及设计。高通量通信卫星轨道包括地球静止轨道(GEO)、中轨道(MEO)、低轨道(LEO)。(1)GEOGE0高度为35786km,轨道倾角为0°,轨道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且方向一致,理论星下点为一个点,使得卫星与地面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卫星在空间就好像静止样,因而成为众多卫星通信系统采用的轨道形式。目前,绝大多数高通量通信卫星都运行在GEO。实际上,GEO受地球非球型等摄动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南北和东西漂移,需要定期进行卫星南北和东西位保控制,这会带来推进剂的消耗。卫星东西和南北位保的精度一般为:士0.05°。(2)MEOME0的轨道高度为5000km到15000km,卫星运行周期为4~12小时。ME0降低了轨道高度,大大减小了信号的空间损耗,又可取得较高的对地覆盖率。例如,一颗轨道高度10000km的ME0卫星可覆盖地球表面26.7%的面积。对于中轨道,需要构建星座,实现全球通信覆盖。例如,第一代O3B通信卫星系统运行在轨道高度约8060km、轨道倾角0.03°的MEO圆形轨道,由12颗卫星组成;第二代O3B通信卫星系统由22颗卫星组成,其中12颗卫星运行在轨道高度8062km、轨道倾角为0°的赤道圆形轨道上;另外10颗卫星运行在轨道高度8062km、轨道角度为70°的两个圆形轨道上。·3·高通量卫星通信技术(3)LEOLE0的轨道高度一般在500~1500km,卫星运行周期为1.5~2小时。低轨道卫星通信系统需要以星座形式组网运行,星座参数包括轨道面设置、轨道高度、轨道倾角、每轨道上卫星数量等。低轨星座的主要优点是空间时延低于20,克服了静止轨道卫星长时延信道对IP应用和5G融合的限制,低轨道高度便于实现卫星、关口站和用户终端的小型化设计。例如,Starlik星座计划包含l2000颗卫星,分两期建设。第一期的星座规划情况如表1-1所示。表l-1Starlik星座第一期规划Starlik计划修改的星座轨道配置方案(2020年4月18日提交)轨道高度/km550540570560560轨道面数量72723664单轨道面卫星数量2222205843倾角/()5353.27097.697.6OeWe低轨卫星通信系统计划包含720颗在轨卫星,分为18个轨道面,每个轨道面均布40颗星,轨道高度1200km,轨道倾角87.9°,轨道周期110mi。除GEO、MEO和LEO外,高纬度国家(如俄罗斯)的卫星通信也采用高椭圆轨道(HEO),将远地点设置在国土上空,远地点的轨道高度大于20000km,实现较长时间的通信。另外,为实现高纬度地区的通信覆盖,有时还采用IGSO(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其星下点为“8”字。2.高通量通信卫星频率(1)通信卫星频段ITU给出了表1-2所示的频段分配方案,表1-3给出了卫星通信常用的频段。表1-2TU定义的卫星频段分配方案表1-3卫星通信常用频段划分方案频段名称频率范围频段名称频率范围VLF3~30kHzL频段1~2GHzLF30~300kHzS频段2~4GHzMF0.3~3MHzC频段4~6GHzHF3~30MHzX频段7~9GHzVHF30300MHzKu频段10~17GHzUHF0.3~3GHzKa频段17~36GHzSHF3~30GHzQ频段36~46GHzEHF30~300GHzV频段46~75GHzTHF3003000GHz由于卫星通信的覆盖范围大,电波传播的距离广,为防止卫星通信系统之间及其与地面通信系统之间发生电波干扰,必须对卫星通信工作频段进行分配。国际上卫星业务。4。第1章绪论的频率分配是在ITU管理下进行的。在卫星频率分配计划中,将全世界划分为以下三个区域。区域一:欧洲、非洲、原苏联和蒙古。区域二:南北美洲和格陵兰岛。区域三:亚洲(区域一以外的地区)、澳洲和西南太平洋。在这些区域内,频带被分配给各种卫星业务,但同一业务在不同区域可能使用不同的频段。(2)高通量卫星通信业务的主要频段为传输视频业务和高速互联网业务,卫星系统必须具有高达几兆甚至上百兆数量级的传输能力,这就要求系统具有很宽的频带。高通量卫星通信的用户上下行频率多采用Ku频段、Ka频段,其频段范围为:①Ku频段上行为14.0~14.5GHz,下行为12.25~12.75GHz②Ka频段上行为27.5~30GHz,下行为17.720.2GHz。因此,如果考虑双极化应用,Ku频段可用带宽为1.0GHz,Ka频段可用带宽为5.0GHz目前,地面信关站的上下行频段开始采用Q/V频段,可用带宽为10GHz,其频段范围为:①V频段一般作为馈电上行频率,频段范围为:47.2~50.2GHz和50.4~52.4GHz。②Q频段一般作为馈电下行频率,频段范围为:37.5~42.5GHz。采用Q/V频段作为信关站链路的上下行频率,可将K频段完全分配给用户链路使用,这样用户链路可得到更多的带宽资源;另外,由于Q/V频段带宽更宽,单个关口站可管理更多的用户波束,可有效减少地面关口站数量。20l3年7月发射的Alhaat卫星是卫星通信领域开发Q/V频段的重要一步,该卫星搭载了首个Q/V频段通信载荷,包含3个点波束、2个可切换的转发器通道,主要用于测试Q/V频段在大气条件下的宽带数据业务传输性能。随后,Eutelat65W-A等多个通信卫星也进行了Q/V频段载荷的在轨验证。目前,多个在研的高通量通信卫星馈电链路采用了Q/V频段。1.3高通量卫星通信系统组成1.高通量卫星通信系统基本组成高通量卫星通信系统由通信卫星系统和地面系统组成,多数以星状网方式进行通信组网,采用集中管理的方式,用户所有业务都要流经地面站,用户终端间通过双跳实现通信。这种情况下,地面站相对比较复杂,采用大口径天线和大功率功放,而用户终端结构相对简单,天线口径和功放都比较小,便于扩容。高通量通信卫星系统包括GEO高通量通信卫星、MEO或LEO高通量通信卫星星座,具体将在后续章节介绍。。5高通量卫星通信技术高通量卫星通信地面系统从逻辑上一般划分为网络控制中心、信关站和用户终端。如图1-1所示,用户终端通过卫星用户波束接入到所属信关站,信关站通过网络控制中心完成业务的接人处理和运营管理。高通量卫星用户链路用户链路用户终端馈电链路0用户覆盖区光纤雏路网络控制中心信关站信关站信关站图1-1高通量卫星通信系统组成框图(1)网络控制中心网络控制中心负责整个卫星通信网的网络管理,主要功能包括用户接人控制、资源分配与管理、用户信息管理、系统网络管理和系统业务统计等。网络控制中心可分为数据交换中心和运营中心。数据交换中心负责所属区域信关站业务数据的处理、存储、分发、网络路由处理、卫星资源管理、用户服务质量保障以及专网和互联网接入管理等。运营中心负责对所属区域的信关站及数据交换节点进行网络管理、业务运营支撑和网络安全防护,实现终端站用户访问上线授权、带宽、流量、时长控制及查询、计费等功能。数据交换中心由基带分系统和交换路由分系统组成,运营中心由基带分系统网管部分、交换路由分系统和业务运营支撑分系统组成。(2)信关站信关站负责卫星与用户终端间信号的收发、基带调制解调处理、业务数据处理等,并提供与地面网络的接口,实现卫星通信网与国际互联网的接口,为地面网络运营商提供接入平台。高通量卫星信关站的主要特点是大规模的路由交换和大吞吐量。信关站由天线射频分系统、基带分系统和交换路由分系统组成。为充分利用带宽资源,实现大容量传输,信关站需支持Ka频段、Ku频段和Q/V频段等。信关站采用Q/V频段进行馈电时,每个站需具备10Git/的处理能力。信关站的数量与卫星通信容量相关,多则几十甚至上百个,例如,ViaSat-1系统包含l5个信关站,Oewe规划了55~75个信关站,Starlik星座系统仅在美国大陆将部署约200个信关站。(3)用户终端用户终端的形式多样,包括固定站终端、便携站终端、车载静中通终端、车载动中通·60···试读结束···...

    2023-12-12

  • 《高电压技术》曹政钦,石岩,魏钢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高电压技术》【作者】曹政钦,石岩,魏钢主编【丛书名】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用型本科系列规划教材【页数】233【出版社】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20.09【ISBN号】978-7-5689-2436-8【价格】45.00【参考文献】曹政钦,石岩,魏钢主编.高电压技术.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20.09.图书封面:图书目录:《高电压技术》内容提要:本书分为3篇,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介质的电气特性,绝缘的预防性实验,电气绝缘的高电压实验,电气绝缘在线检测,输电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变电站及电机防雷保护,电力系统过电压及防护,电力系统绝缘配合,工程实际案例共12章。在传统教材的基础上,本书在第12章增加了8个工程实际案例。本书可作为电气工程类专业学生学习高电压技术课程的教材,也可供电力部门有关人员参考。《高电压技术》内容试读1篇第高电压绝缘介质电介质可分为气体电介质、液体电介质和固体电介质3大类。实际的绝缘结构常采用几种电介质的组合绝缘。电介质的电气强度是有限的,超过其极限电场强度均会被击穿。研究电介质的电气特性便于确定电力线路和设备的绝缘配置。1第】章气体电介质的电气特性1.1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1.1.1气体中带电质点的产生和消失气体是电力系统中使用最多的绝缘介质。气体电介质,特别是空气,是电力系统中主要的绝缘介质,输电线路和电气设备的外绝缘都是以空气为绝缘介质。研究气体电介质的电气特性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当气体间隙中的电场强度达到某一临界值后,气体间隙中电流剧增,气体介质会失去绝缘能力而被击穿,这种现象称为气体介质的击穿,也称为气体放电。气体被击穿后,具有不同的放电形式:在气压低、电源功率较小时,为充满间隙的辉光放电:在大气压下,表现为火花放电或电弧放电:在极不均匀的电场中,会在局部电场最强处产生电晕放电。在电场作用下,气体间隙中带电质点的产生与消失决定了气体中放电现象的强弱与发展。气体中带电质点的产生有两个途径:一是气体本身发生游离:二是在气体中的金属电极发生表面游离。游离是指中性质点获得外界能量分解出带电质点的过程。(1)气体中带电质点的产生带电质点可由以下形式的游离形成:1)碰撞游离电场中电子被加速获得动能。如果其动能大于气体质点的游离能,在和气体质点发生碰撞时,就可能使气体质点产生游离分裂成正离子和自由电子。这种游离称为碰撞游离。这是气体中带电质点数目增加的重要原因。2)光游离电磁射线(光子)的能量不小于气体质点的游离能时所引起的游离过程称为光游离,光游离在气体放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光具有波动、粒子二重性,光子是携带能量的质点,光游离相当于光子与气体质点发生碰撞。如果光子能量足够大就可以使气体质点在碰撞时发生游离,产生正离子和自由电子,此时2第1章气体电介质的电气特性产生的电子称为光电子。在各种气体和金属蒸气中,可见光的光子所携带的能量不足以使气体质点游离,可见光不可能发生光游离,但不排除分级游离而造成游离的可能性。导致气体光游离的光子可以是伦琴射线、γ射线等高能射线,也可以是气体中反激励过程或异号带电质点复合成中性质点过程中释放出的光子,这些光子也可引起光游离。3)热游离气体分子热运动状态引起的游离称为热游离。其实质是碰撞游离和光游离,只是直接的能量来源不同而已。在常温下,气体质点热运动所具有的平均动能远低于气体的游离能,不足以引起碰撞游离,而在高温下,如电弧放电时,气体温度可达数千摄氏度,此时气体质点动能足以引起碰撞游离。此外,高温气体的热辐射也能导致气体质点产生光游离。4)表面游离放在气体中的金属电极表面游离出自由电子的现象称为表面游离。使金属释放出电子需要能量,以使电子克服金属表面的束缚作用,这个能量通常称为逸出功。各种金属的逸出功比气体的游离能小得多。金属表面游离所需能量可以从以下途径获得:①正离子碰撞阴极。正离子在电场中向阴极运动,碰撞阴极时将其能量传递给电子而使金属表面逸出两个电子,其中,一个电子与正离子结合而合成中性质点,另一个电子成为自由电子。②光电效应。金属表面受到光的照射,能产生表面游离。③强场发射。在阴极附近加上很强的外电场,其电场强度将电子从阴极表面拉出来,称为强场发射或冷发射。④热电子发射。将金属电极加热到很高的温度,可使其中的电子获得巨大能量,逸出金属。在电子、离子器件中常利用热电子发射作为电子来源,在强电领域,对某些电弧放电的过程有重要作用。对于工程上常见的气体间隙的击穿来说,起主要作用的是正离子碰撞阴极的表面游离和光电效应。需要说明的是:①不管什么形式的游离方式,要在气体中产生自由电子,都应使气体外层电子或金属表面电子获得足够的能量,以克服原子核的吸引力,且每次满足条件的碰撞不一定都能产生游离过程。②在气体质点相互碰撞中,还会产生带负电的负离子,这是由于自由电子和气体分子碰撞时,被气体分子吸附而形成负离子。负离子的形成虽然未减少带电质点的数目,但其游离能力比自由电子小得多。负离子的形成对气体放电的发展是不利的,但有助于气体抗电强度的提高。(2)气体中带电质点的消失气体中带电质点的消失主要有以下3种方式:①带电质点在电场作用下做定向运动,流人电极,中和电荷。②带电质点从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扩散。③带电质点的复合。带正、负电荷的质点相遇,发生电荷的传递、中和而还原成中性质点的过程,称为复合。气体中存在游离过程,也就存在复合过程。在电场作用下,气体间隙是发展成击穿还是保3高电压技术持其绝缘能力,取决于气体中带电质点的产生与消失的趋势。如果带电质点的产生占主要地位,气体间隙中的带电质点数目就增加,放电就能发展下去成为击穿:如果带电质点的消失占主要地位,气隙中带电质点数目就减少,放电就会逐渐停止,气隙尚能起绝缘作用。1.1.2汤逊理论和巴申定律对均匀电场气隙的击穿,可用汤逊理论来描述,这是20世纪初英国物理学家汤逊(J.S.Towed)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如图1.1(a)所示为一个低气压下电介质为空气的平板电极。紫外线光源通过石英窗口照射到阴极板上,使之发射出光电子,一定强度的光照射所产生的光电子是一个常数。当在极板间加上可变直流电压后,极板间空气间隙的伏安特性如图1.1()所示。在Oa段,电流随电压升高而增大,这是因为一定强度的光照射所产生的光电子是一个常数,随着电压升高,间隙中带电质点运动速度加大,单位时间内通过所观察面的电子数增多,电流随电压的增加呈线性关系。当电压升到一定值后,电流趋于饱和,这是因为光照射产生的光电子是一个常数的关系,电流仍取决于外界游离因素(紫外线光照射),而和电压无关,这时气隙仍能良好绝缘。当电压继续升高到U时,电流随电压升高而迅速增大,这时气隙中必然出现了新的游离因素。这个因素是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已积累起足以引起游离的能量,当它与气体分子碰撞时,产生游离,即电子碰撞游离。自持放电区非自持放电区*U队U(a)()图1.1气体间隙放电实验原理图及其伏安特性(a)实验原理图:()气隙中的伏安特性设在外部游离因素光照射下产生一个电子,在电场作用下,这个电子在向阳极做定向运动时不断引起碰撞游离,气体质点游离后新产生的电子和原有电子一起,又从电场获得能量继续沿电场方向运动,引起游离。这样下去,电子数就像雪崩似的增加,形成电子崩,如图1.2所示。电子崩的出现,使气隙中带电质点数大增,电流也大大增加。为寻求电子崩的发展规律,以α表示电子的空间碰撞游离系数,它表示一个电子在电场作用下由阴极向阳极移动单位距离所发生的碰撞游离数。α的数值与气体的性质、气体的相对密度和电场强度有关。当温度一定时,根据实验和理论推导可知aAe-BP/E(1.1)式中:A,B为与气体性质有关的常数;P为大气压力:E为电场强度。如图1.3所示,设一个电子沿电场方向行经1cm时与气体质点发生碰撞游离而产生出的平均电子数为。在外界游离因素光照射下,从阴极出发的个电子,在电场的作用下,获得第1章气体电介质的电气特性能量,引起碰撞游离。当到达距阴极x处的横截面上,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内有个电子飞过。这个电子行过dx之后,又会增加d个电子,其数目为:d=adx,移项得图1.2电子崩形成图1.3电子崩内电子数d=adx(1.2)两边同时积分八d=adx】No当x=0时,=N。,则N.=N.exadx在均匀电场中,《是一个常数,则当x=时,到达阳极板的电子数为N=Ne“(1.3)此式表明:①当一个电子从阴极出发,即N。=1行经整个间隙距离后,产生碰撞游离,最终到达阳极的电子总数扣除它本身,新产生出的电子数为(e“-1)个,同时产生了一样多的正离子。由于电子的运动速度比正离子的运动速度快得多,因此当全部电子进入阳极后,在气隙中遗留下(e“-1)个正离子。这样可以解释在图1.1()中电压过U后随着电压的升高,电流增加的原因。②当外界游离因素消失,N。=0时,N=0即只有碰撞游离因素(过程),不能维持放电发展。这种需要依靠外界游离因素支持的放电称为非自持放电。当电压继续升高到达U。后,电流急剧突增,气隙转入良好的导电状态,并伴随着有明显的亮、声、热等现象,说明此时间隙的放电又有了新的特点。当间隙上所加电压增到U时,强烈的游离将同时产生很多正离子。依上所述,一个电子行经距离所产生的正离子数为(e“1)个,这些正离子到达阴极时,使阴极表面游离出新的电子。这些新电子将会在电场作用下向阳极运动,又产生电子崩,重复上面的过程。设一个正离子撞击阴极产生出的自由电子数为y,y称为正离子的表面游离系数,则(e-1)个正离子撞击阴极产生的电子数为y(e“-1)个。只要y(e“-1)≥1,即阴极表面至少逸出1个电子,则即使外界游离因素不复存在,气隙中游离过程也能继续下去。这种只依靠电场就能维持下去的放电称为自持放电。放电进入自持阶段,并最终导致击穿。由此,均匀电场中由非自持放电转为自持放电的条件为y(em-1)≥1(1.4)因e“多1,故式(1.4)可简化为ye"≥1高电压技术此式具有清楚的物理意义。由于偶然因素而产生的一个电子从阴极出发在间隙中引起强烈游离,若游离出的(e-1)个正离子经y过程在阴极表面上至少逸出1个电子,则放电转入自持放电。由非自持放电转入自持放电的电压称为起始放电电压U。对均匀电场,气隙被击穿,此后可形成辉光放电或火花放电或电弧放电,起始放电电压U。就是气隙的击穿电压U。对不均匀电场,则在大曲率电极周围电场集中的区域发生电晕放电,而击穿电压U,比起始放电电压U。可能高很多。以上描述均匀电场气隙的击穿放电的理论称为汤逊理论。由式(1.4)可以推得自持放电时的放电电压U,B(1.5)「Af()1+I即当气体和电极材料一定时,气隙的击穿电压是气压与间隙距离乘积的函数。这个关系在汤逊理论提出之前就被巴申(Pache)从实验中总结出来,这个关系称为巴申定律。巴申定律为汤逊理论奠定了实验基础,而汤逊理论为巴申定律提供了理论依据。如图1.4所示为几种气体击穿电压与的实验结果。5058H20.50.110.10.5151050100500103/cm-133Pa图1.4均匀电场中几种气体击穿电压U与的关系式(1.5)还可写成U,=f(8·)(1.6)式中:δ为气体相对密度,指气体密度与标准大气条件(P。=101.3kPa,T。=293K)下的密度之比。这是巴申定律更普遍的形式。由此可知,气体的击穿电压除了与气体种类有关外,还与气体的状态有关。图1.4表明,随着的变化,击穿电压将出现最小值。曲线中的最小击穿电压与式(1.5)中的最小值相对应。击穿电压U存在最小值是因为,当一定时,改变气体气压P,增大,δ随之增大,电子在运动过程中易与气体分子相碰撞,两次碰撞之间走过的路径(自由行程)很小。虽然碰撞次数增多,但电子积累的能量不足以引起气体分子发生游离,击穿电压升高;反之,减小,6随之减小,电子在运动中碰撞次数减少,击穿电压也升高。当一定时,改变也将改变击穿电压。增大必然要升高电压才能维持足够的电场强度,使间隙击穿;反之,减小而太短时,则电子由阴极运动到阳极时碰撞次数太少,击穿电压也会升高。6···试读结束···...

    2023-12-12 高电压技术第四版课后题答案 高电压技术第三版赵智大课后答案

  • 《高电压技术》刘建英,贺敬主编;赵双双,张彬,张桂荣副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高电压技术》【作者】刘建英,贺敬主编;赵双双,张彬,张桂荣副主编【页数】298【出版社】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20.06【ISBN号】978-7-5682-8611-4【价格】40.00【分类】高电压-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参考文献】刘建英,贺敬主编;赵双双,张彬,张桂荣副主编.高电压技术.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20.06.图书封面:图书目录:《高电压技术》内容提要:本书以“电气试验工”的电力行业职业技能标准为要求,与企业骨干成员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关键的教学环节上进行了“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并将改革成果融入本书。全书共分九章,包括气体电介质的击穿特性分析,液体、固体电介质的击穿特性分析,绝缘的预防性试验,电力系统主要电气设备电气试验,输电线路和绕组中的波过程分析,电力系统防雷保护设计,内部过电压分析,电力系统绝缘配合。同时配有习题,视频教程。为方便读者使用,本书配套有国家职业教育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相关资源。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供用电技术等专业作为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电力行业从业者的参考用书。《高电压技术》内容试读绪盖论一、高电压技术的研究对象高电压技术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电力系统中的绝缘和过电压问题。所谓绝缘,就是将不同电位的导体分隔开,从而使其保持各自的电位。具有绝缘作用的材料称为电介质或绝缘材料。按物质形态划分,电介质可分为气体、液体和固体三类。与导体不同,电介质在正常情况下的导电能力极其微弱,电阻率很大,一般在10°2·m以上。在现代电力网中,由于电压等级高、装机容量大、输电距离远等原因,高电压条件下绝缘问题越来越突出。电力网的组成:如图0-1所示。发电厂变电所变电所用户水轮机发电机升压变压器输电线路降压变压器用电设备水库G电力网99am⑧电力系统动力系统图0-1电力网的组成电力网:电力系统中各种电压的变电所及输配电线路组成的统一体。其主要作用是变换电压、传送电能。电力系统:由发电厂中的电气部分、各类变电所及输电、配电线路及各种类型的用电设备组成的统一体。电力系统的具体组成如图0-2所示。发电厂:生产电能。配电系统:将系统的电能传输给电力用户。电力用户:高压用户额定电压在1kV以上,低压用户额定电压在1kV以下。用电设备:消耗电能。动力系统:在电力系统的基础上,把发电厂的动力部分(例如火力发电厂的锅炉、汽轮机和水力发电厂的水库、水轮机以及核动力发电厂的反应堆等)包含在内的系统。1高电压技术电网调度应用服务器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图0-2电力系统的具体组成通常,将发电厂电能送到负荷中心的线路叫输电线路。负荷中心至各用户的线路叫配电线路。负荷中心一般设有变电站电力系统中的绝缘包括输电线路的绝缘和变电站电气设备的绝缘两大部分。电气设备的绝缘又分内绝缘和外绝缘两部分。电气设备外壳内的绝缘称为内绝缘,内绝缘通常由固体和液体介质的组合或固体和气体介质的组合构成,其电气强度基本上不受大气条件的影响,但其电气性能在运行过程中会逐渐劣化,表现出明显的老化现象。电气设备外壳外的绝缘称为外绝缘,外绝缘主要由空气间隙和绝缘子表面构成,其电气强度不仅与大气条件有关,还会受到恶劣天气情况的影响,如户外绝缘子的电气强度在表面污秽和雨、雾等的共同作用下会显著降低。输电线路的绝缘和电气设备的外绝缘均属自恢复绝缘,即空气间隙击穿或绝缘子闪络后,经切断电源短时间内可恢复绝缘性能。电气设备的内绝缘大多属于非自恢复绝缘,即一旦发生击穿,即使去除外加电压,绝缘性能也无法恢复。绝缘在运行过程中要承受各种电压的作用,在电压相对较低时,绝缘(主要是内绝缘)中会发生极化、电导和损耗现象,它们对绝缘的电气性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当作用到绝缘上的电压超过临界值时,绝缘会失去绝缘能力而转变为导体,即发生击穿或闪络现象。因此,需要研究各种电介质在电压作用下的电气物理性能,特别是其在高电压作用下的击穿特性,以选择合适的电介质和设计合理的绝缘结构。对空气间隙或绝缘子来说,由于空气是自恢复绝缘,故其电气强度可用击穿电压或闪络电压来衡量;对电气设备来说,由于其内绝缘为非自恢复绝缘,故其电气强度只能用耐受电压来表示。研究绝缘的击穿或耐受电压特性需要进行各种高压试验,运行过程中绝缘中出现的缺陷也需要通过高压试验才能检出,因此高电压试验设备、试验方法以及测量技术在高电压技术中占有格外重要的地位,也是高电压技术所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电气设备的绝缘在设备运行过程中不仅要受到工作电压的持续作用,还会受到各种过电压的作用。所谓过电压是指超过设备最大运行电压的那些电压。电力系统中的过电压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由雷电放电引起的,称为雷电过电压或大气过电压。雷电过电压又可分为直击雷过电压和感应雷过电压两种,前者由雷击输电线路或发电厂、变电站的配电装置所引起,后者则由雷击这些设备附近的地面或其他物体所引起。12绪论二、电压等级的划分以一千为界,1kV以下的为低压,1kV以上的为高压。高压部分分普通高压、超高压和特高压。普通高压和超高压划分的依据是电晕,超高压和特高压划分的依据是电能污染。高压范围为10~220kV,超高压范围为330~750kV,特高压是指1000kV交流、±800kV直流以上的电压。三、采用高电压首先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高电压是大功率远距离输电的要求,要实现大功率远距离输电唯一可行的措施就是采用高电压。作为二次能源,输送电能要较输送一次能源经济、快捷、安全、方便、清洁。高电压下的绝缘问题。因为在电力系统三大技术材料中绝缘的影响力最大,绝缘限制了设备的温升,也就限制了设备的容量、体积和重量:绝缘限制了设备的寿命:绝缘限制了电力系统的投资。例如,用青壳纸和电缆纸作绝缘的10.5kV、10MW的发电机,改用粉云母纸作绝缘,其他条件不变时,发电机容量就提高到12.5MW,可见绝缘限制了设备的容量。如何解决绝缘问题是高电压等级输电面临的难题,现在有效的解决方案是:①寻找和研制新型绝缘材料;②限制作用在绝缘上的过电压。这也是本课程的两大内容。例如,由于瓷吹避雷器使作用在被保护设备上的残压降低,使原设计额定电压为400kV的输变电系统升压为500kV的系统四、高电压技术课程的特点高电压技术是电工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数学、物理、化学、材料等基础学科,主要研究高电压(强电场)下的各种电气物理问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高电压技术一直不断吸收其他学科尤其是新科技领域的成果,促进自身发展;也促进了电力传输大功率脉冲技术、激光技术、核物理等科技领域的发展,显示出强大的活力。其特点是:(1)历史短,研究不充分,理论很不完整,工程上高电压问题不能用理论来分析,所以只能从试验入手。(2)研究起来很困难,其所研究的问题与其他学科完全不同。其他学科研究的是电的导通,而高压研究的是绝缘,它所研究的是空间的问题,场的问题,所受的影响因素(温度、湿度、气压、极距)很多。(3)研究手段难以具备,场地难以满足,问题的重复性小,一次击穿后很难找到完全相同的对象,是暂态问题」3第一章气体电介质的击穿特性分析学习目标本章内容主要介绍气体中带电质点的产生与消失,气体放电过程,气体放电形式:汤逊理论、巴申定律、流注理论;大气压力下不均匀电场气隙击穿的发展过程。案例导入气体常作为电力系统和电气设备中的绝缘介质,工程上使用最多的是空气和SF。气体。例如,架空线路中相与相之间、相与地之间就是利用空气来绝缘的;在SF。断路器和SF。全封闭组合电器中,则以SF。气体来绝缘。正常情况下气体的电导率很小,气体为优良的绝缘体。但当气体间隙中的电场强度达到一定值后,气体间隙会击穿,气体由绝缘状态转变为导电状态。第一节气体中带电质点的产生与消失任务描述本节重点介绍带电质点产生的原因,带电质点消失的方法。知识链接(一)气体中带电质点的产生气体原子在外界因素(电场、高温等)的作用下,吸收外界能量使其内部能量增加,这时原子核外的电子从离原子核较近的轨道跳到离原子核较远的轨道上去,此过程称为原子的激发,也称激励。被激发的原子称为激发原子,激发原子内部能量比正常原子大。中性原子从外界获得足够的能量,使原子中的一个或几个电子完全脱离原子核的束缚14第一章气体电介质的击穿特性分析而成为自由电子和正离子(即带电质点)的过程称为原子的电离。电离是激发的极限状态,气体分子或原子电离所需要的能量称为电离能。分子或原子的电离可以一次完成,也可以分级完成,即先经过激发阶段,然后再发生电离,这种电离称为分级电离。分级电离时,一次需要获得的能量较小,但几次获得的总能量应大于或等于其电离能。电离过程如图1-1所示。能量(电离能)⊙①能量能量(⊕①⊙正离子自由电子中性原子激发电离图1-1电离过程示意图气体间隙发生击穿时的最低临界电压称为击穿电压。均匀电场中击穿电压与间隙距离之比称为击穿场强;不均匀电场中平均击穿电压与间隙距离之比称为平均击穿场强。击穿电压或(平均)击穿场强是表征气体间隙绝缘性能的重要参数。心$特别提示心按照能量来源的不同,电离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气体分子电离因素如图1-2所示。电子或正离子与气体分子的碰撞电离气体分子的电离因素各种光辐射(光电离)高温下气体中的热能(热电离》图1-2气体分子电离因素1.碰撞电离在电场作用下,电子被加速获得动能,如果其动能大于气体质点的电离能,在和气体质点发生碰撞,当电子的动能满足式(1-1)条件时,就可能使气体质点产生电离,分裂成正离子和自由电子,这种电离称为碰撞电离。E,入=2mu2≥W(1-1)式中W一电离能:m一电子的质量;一电子的速度:电子的自由行程;E。—单位距离的平均动能。碰撞电离是气体中带电质点数目增加的重要原因,因为电子的质量小,在电场作用下容易获得较大的速度,累积起足够的动能;碰撞电离的形成与电场强度和平均自由行程的5···试读结束···...

    2023-12-12

  • 《高电压技术 第3版》吴广宁主编;张冠军,司马文霞,刘刚副主编|(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高电压技术第3版》【作者】吴广宁主编;张冠军,司马文霞,刘刚副主编【丛书名】“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页数】274【出版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3.01【ISBN号】978-7-111-71198-8【价格】55.00【分类】高电压-高等学校-教材【参考文献】吴广宁主编;张冠军,司马文霞,刘刚副主编.高电压技术第3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3.01.图书封面:图书目录:《高电压技术第3版》内容提要:本书以高压工程和新能源技术的最新动态伟背景,以理论基础-试验探究-工程应用为逻辑主线,介绍了电介质的电气强度,电气绝缘与高电压试验和过电压防护与绝缘配合3内容……《高电压技术第3版》内容试读绪论0.1高电压技术的发展1.高电压学科的发展历程在电工科学研究的领域内,对高电压现象的关注由来已久。通常所说的高电压,一般是针对某些极端条件下的电磁现象,并没有在电压数值上划分一个确定界限。直到20世纪初高电压才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分支,“高电压工程”这一术语,始于美国工程师皮克(F.W.Peek)于1915年出版的《高电压工程中的电介质现象》一书。当时的高电压技术,主要是为了解决高压输电工程中的绝缘问题。随着电力系统容量的增大,电压水平的提高,以及相关物理学科的迅速发展,高电压学科也快速发展。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超高压、特高压(UHV)输电技术及装备的发展,高电压技术学科已经产生许多新的分支,扩大了其应用领域,成为了电工学科中十分重要的分支。高电压学科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如何根据需要获得预期的高电压:如何确定由于随机干扰因素而引起外部电压的特性及其变化规律,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其中,前者是高电压技术中的核心内容,这是因为在电力系统中,在大容量、远距离电力输送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几十万伏甚至上百万伏的高电压和可靠的绝缘系统是支撑其实现的必备技术条件。而且,从电力建设上看,提高了输电电压,输变电设备绝缘部分占总造价的比重也相应提高。为了使电力系统在安全的基础上运行更加经济,就必须使可能出现的过电压峰值、所采取的过电压限制措施以及绝缘所能承受的能力三者相平衡。另外,在各种新兴领域,比如航空航天、深海探测、新能源和轨道交通等,与高电压技术形成交叉,也对高电压学科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高电压技术在电气工程和多个新兴学科领域的研究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2.高压输电技术的发展高电压技术随着电力系统输电电压的提高而迅速发展的。由于升高电压等级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输送能力,降低线路损耗,增加传输距离,降低电网传输单位容量的造价。因此,电力系统总是在安全与经济效益的平衡下采用较高等级的电压。输电电压一般分为高压(HV)、超高压(EHV)和特高压(UHV)。目前国际上高压一般指交流35~220kV的电压:超高压一般指交流330~1000kV的电压:特高压一般指交流1000kV及以上的电压。而高压直流(HVDC)通常指的是±8OOkV及以下的直流输电电压,±80OkV以上的则称为特高压直流(UHVDC)。高电压技术第3版从世界范围来看,交流高压输电发展100多年来,输电电压提高了近100倍。1890年,英国最早建成了一条长达45km的10kV输电线路:随后,德国于1891年建成了一条170km的15kV三相输电线路。在早期的高压输电中,由于变压器不能直接用于直流输电,所以交流输电发展得更加迅速。国际上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特高压输电的研究。1985年苏联首先建成了一条长达1228km的1150kV交流输电线路。美国、意大利、日本、法国、巴西等国家也很早就在这方面开始了研究。日本于20世纪90年代也建成了一条长300km的1000V特高压输电线路与高压交流输电的发展相比,高压直流输电的发展相对较晚。高压直流输电具有长距离、大功率的电力输送优势,一般认为高压直流输电适用于以下范围:①长距离、大功率的电力输送,在超过交、直流输电等价距离时最为合适。②海底电缆输电。③交、直流并联输电系统中提高系统稳定性(因为HVDC可以进行快速的功率调节)。④实现两个不同额定功率或者相同频率电网之间非同步的连接。⑤通过地下电缆向用电密度高的城市供电。⑥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并网在经历了“汞弧阀一晶闸管阀一绝缘栅极晶体管(IGBT)”三大换流技术变革的基础上,高压直流输电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快速发展。直流输电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20世纪50年代以前一试验阶段。这一阶段为直流输电的初始阶段。其主要代表工程为1945年德国的爱尔巴-柏林工程、瑞典的脱罗里赫坦-密里路特工程以及1950年苏联的卡希拉-莫斯科工程。其特点是:①直流输电工程参数较低。输电电压仅为几十千伏,输送容量小,输送距离短。②换流装置采用的都是低参数汞弧阀。③发展速度较慢。主要是由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交流系统的超高压输电正处于发展的上升时期,是当时的主要发展潮流。而当时的直流设备制造水平也较低,可靠性不高。2)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一缓慢发展阶段。1954年瑞典建成了从本土通往哥得兰岛的海底直流输电电缆工程(20MW、98km、100kV),这是世界上第一条工业性直流输电线路,是世界上首次在直流输电工程中采用大功率汞弧阀。其特点是:①直流输电设备的制造技术有了很大提高,直流输电开始进入工业化实用阶段。②直流输电应用于水下输电、远距离大功率输电等多种场景。③虽然换流装置仍然采用汞弧阀,但是技术参数已经有了很大提高,质量得到大幅改善。④由于汞弧阀制造技术复杂、价格昂贵、故障率高以及运行维护不便,直流输电技术的发展受到了限制。3)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一发展推广阶段。1972年,晶闸管阀(可控硅阀)在加拿大伊尔河的背靠背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中得到应用,这是世界上首次采用更先进的晶闸管阀取代原先的汞弧阀。同时,微机控制和保护、光电传输技术、水冷技术和氧化锌避雷器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直流输电工程中,使直流输电技术进入发展推广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①晶闸管阀在世界范围内的直流输电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②开始大力建设超高压直流输电工程。③单回线路的输电能力比前阶段有很大提高。④发展速度很快,规模也越来越大。4)20世纪90年代到现在一新型输电阶段。1997年,第一个采用IGBT阀组成的电压源换流器的直流输电工业性试验工程(3MW、10kV、10km)在瑞典投运,标志着新型氧化物半导体器件一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在工业驱动装置上得到广泛应用,并正式进入直流输电领域。IGBT在直流输电领域的应用,为直流输电的发展带来了崭新面貌。这论阶段的特点是:①基于IGT的电压源换流器因为其电流可以双向流动,因而解决了传统3直流输电功率不能反转的问题,易于构成多端网络,为未来直流电网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②基于IGBT子模块级联的电压源换流器,制造难度下降,也降低了高频投切的影响,促进了柔性直流输电工程的发展。③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力电子设备的成本下降,有利于系统稳定性提升,直流输电的优越性会更大程度提高。3.我国高电压技术的发展我国高电压技术的发展和电力工业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的。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电力工业发展缓慢,输电线路建设迟缓,输电电压因具体工程的不同而不同,没有标准,输电电压等级繁多。从1908年建成的石龙坝水电站-昆明的22kV线路,到1943年建成的镜泊湖水电站-延边的110kV线路,中间出现过的电压等级有33kV、44kV、66kV以及154kV等。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才逐渐形成了经济合理的电压等级系列。之后,我国输电电压等级经历了从中压、高压到超高压、特高压的发展阶段。在交流高压输电技术方面,1952年我国以自己的技术力量开始自主建设110kV输电线路,形成了京津唐110kV输电网。1954年建成丰满李石寨220kV输电线路,接下来的几年形成了220kV东北骨干输电网架。1972年建成由我国自行设计和施工的330kV刘家峡-关中输电线路,逐渐形成西北电网330kV骨干输电网架。1981年建成第一条500kV姚孟-武昌输电线路,开始形成华中电网500kV骨干输电网架,从此我国进人500kV输电工程发展期在逐步形成330V区域和500kV区域骨干输电网架的同时,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了更高电压等级的论证,国家明确提出500kV以上输电线路的输电电压为1000kV,330kV以上输电线路的输电电压为750kV。20世纪80~90年代,针对输电工程的需要进行了1000kV特高压输电和750kV超高压输电的基础研究和可行性研究,并建立特高压试验线段,发展特高压输电设备,进一步对特高压输电技术进行试验研究。2005年建成世界上海拔最高当时我国运行电压等级最高的750kV西北电网输电工程。2009年,1000kV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正式投运,这是当时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技术水平最高的输变电工程,标志着我国在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的特高压核心技术和设备国产化上取得重大突破,整体技术和设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2018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又陆续批准了“张北一雄安”“南阳-荆门-长沙”“荆门-武汉”“南昌-长沙”等1000kV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我国的高压直流输电技术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代表性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见表0-1。其中,灵宝和高岭输电工程引领了我国背靠背直流输电工程的发展,所谓背靠背直流输电系统是指整流站设备和逆变站设备通常装在一个换流站内,输电线路长度为零的直流输电系统。2010年成功运行的±800kV向家坝-上海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我国首个自主研发、设计、建设、运行的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2020年投运的±500kV张北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是世界上第一个实现风、光、储多能互补的、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的柔性直流电网。这些直流输电工程在我国西电东送和全国大区联网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标志着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直流输电容量最大、直流输电电压最高、电压等级最全和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高电压技术第3版表01代表性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工程名称电压/kV投运年份意义舟山直流输电工程±1001987我国首个直流输电工程我国首个实现远距离直流输电并实现华中与华东直流联网葛洲坝-上海±5001989的直流输电工程三峡水电站一惠州±5002004实现华中与华南直流联网灵宝(背靠背工程)》±1202005全部采用国产设备,并实现华中与西北直流联网世界上容量最大的背靠背换流站,并实现华北与东北直流高岭(背靠背工程)±1252008联网宝鸡德阳±5002010打通西北与西南(四川)电力大通道我国首个自主研发、设计、建设、运行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向家坝-上海±8002010示范工程实施“疆电外送”的首个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有效推动哈密南郑州特高压直流工程±8002014了西北煤电、风电、太阳能的集约化开发世界上规模最大,集风电、光伏发电、储能及智能电网输张家口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5002011电四位一体的新能源试验示范平台世界上第一个真正具有网络特性的直流电网:世界上第一张北柔性直流输电工程±5002020个实现风、光、储多能互补的直流电网:世界上最高电压等级、最大容量的柔性直流换流站伴随高压输电工程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已形成以500kV为骨干输电网架的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华东和南方等六大区域电网的基本格局。2011年11月,±40OkV青藏联网工程投运,标志着除台湾外全国联网格局基本形成。目前,我国已形成以特高压骨干网架为基础,区域电网协同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其特点是:①区域间相对独立,跨区长距离输电以直流线路为主,实现异步互联,保证电力故障控制在区域内,避免事故跨区大面积蔓延。②区域内进一步优化网架结构,形成以特高压输电网为骨干网架,超高压输电网和高压输电网以及特高压直流输电、高压直流输电和配电网构成的层次结构清晰的主网架结构。③远期将从以集中式大电网为主,逐步向以分布式和综合能源利用的智能电网方向发展,储能、微网、智能通信和能源互联网等技术大范围推广应用,电网智能化水平全面升级。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东部继续加快形成华北、华中、华东“三华”特高压同步电网,建成“五纵五横”特高压交流主网架,同时统筹推进特高压直流通道建设。到2025年进一步完善特高压骨干网架,并加强区域750kV、500kV主网架建设,优化完善330kV、220kV电网分层分区,实现各级电网协同发展。紧密围绕实现“双碳”目标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立足电网主业,规划建设能源互联网,并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建设,引领全球化、构建全方位开放发展的电网新格局。我国庞大的交直流输电工程网架,对构建科学的能源综合运输体系,保障我国能源和电力供给具有重大意义。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一次能源分布不平衡,能源与重要负荷中心距离远,这样的资源禀赋和电力需求的逆向分布决定了我国“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的电力输送格局。基于大规模、远距离输电的考虑,发展特高压输电技术与设备是保障大煤电、大水绪论电和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有效实现蒙电外送、疆电外送和西南水电外送的资源优化配置的关5键基础。截至2021年底,我国发电装机容量达23.8亿kW,位居世界第一。其中火电装机容量13亿kW,水电装机容量3亿kW,核电装机容量0.5亿kW,并网风电装机容量3.3亿kW,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3.1亿kW,我国并网风电和太阳能装机容量年增长达16.6%和20.9%。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10.63亿kW,占总发电装机容量的44.8%。截至2020年,国家电网已建成投运“十四交十二直”26项特高压工程,核准、在建“两交三直”5项特高压工程,输电线路长度达到4.1万km,累计送电超过1.6万亿kW·h,电网资源配置能力不断提升,在保障电力供应、促进清洁能源发展、改善环境、提升电网安全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0.2高电压下典型现象与研究简述1.电介质的电气强度随着特高压工程的快速发展,高电压、强电场下电介质的典型现象越来越受到各国学者的关注。电介质电气强度的相关知识以电介质物理学为理论基础,电介质物理主要是研究介质内部束缚电荷在电和光的作用下的极化过程,阐明其极化规律与介质结构的关系,也研究电介质绝缘材料的击穿过程及其机理。在高电压技术领域,则进一步研究气体放电的基本物理过程和沿面放电,固体和液体电介质的极化、电导、损耗与击穿等方面的性能。通过全面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电介质电气强度的相关知识,才能设计出严谨、高效并且符合实际情况的电气绝缘与高电压试验,进一步完善电介质电气强度的理论知识:才能制定出正确、安全并且兼顾技术经济性的过电压防护与绝缘配合方案,并应用于工程实践中。目前对于电介质电气强度的研究还不是很完善,尤其是对于气体电介质的电气强度的研究。所以,必须通过借助数学、物理、化学以及材料等学科的知识来解决目前电介质电气强度方面的问题,这对于高电压技术学科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2.电气绝缘与试验在高电压技术领域,不论要获得高电压,还是研究高电压下系统特性或者在随机干扰下电压的变化规律,都离不开绝缘的支撑。因为高电压、强电场下电介质会显现不一样的介电特性。在一定的电压条件下,必须选择合理的绝缘材料,设计合理的绝缘结构。没有可靠的绝缘,高电压强电场甚至无法实现:没有可靠的绝缘系统,电气设备在高压环境下的安全运行就得不到保障由于电介质的电气强度、极化规律与击穿过程复杂且理论尚不完善,而且高电压技术是一门工程性很强的学科,所以电气绝缘试验必不可少。绝缘试验一般分为离线与在线两种离线试验包括预防性试验与各种高电压试验。预防性试验主要是对各种电气设备绝缘进行定期检查,从而及早发现缺陷,及时修复。高电压试验是通过实验室内产生的高电压来模拟各种交、直流电压与冲击电压,从而考察电气设备绝缘的耐压能力。在线试验通常指电气设备运行状态下的绝缘在线检测。在线检测可以弥补离线试验的一些缺点,有效地防止电力设备绝缘故障的发生,而且经济效益显著。随着传感器、自动控制以及数字信号处理等技术的进步,在线检测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与发展。高电压技术第3版3.过电压防护与绝缘配合6绝缘配合是高电压技术的核心,是指在综合考虑电力系统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电压保护装置特性以及设备绝缘特性的情况下,最终确定电气设备的绝缘水平。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冲击电压,如自然界的雷击、电力系统开关操作导致的操作过电压等。在这些过电压的作用下,电气设备的绝缘很容易发生闪络而损坏,从而造成停电事故随着输电电压等级的逐步提升,高压设备的工作电压也越来越高,因此设备造价也会水涨船高。在高压设备昂贵的造价中,设备本身的绝缘占了较大比例。如果在制造设备的过程中,不对各种过电压进行防护而只考虑设备本身绝缘的耐受能力,则设备的性价比将非常低以至于没有实际工程应用价值。因此,对于电气设备采取一定的过电压保护措施非常重要,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电气设备的绝缘配合问题。0.3高电压技术发展前景高电压技术是一门学科交叉特色鲜明的学科。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科技发展目标指引下,高电压技术学科将在多学科交叉与新领域拓展过程中取得更大的进步1.学科的交叉渗透由于高电压强电场作用下绝缘介质的性能变化规律复杂,与数学、物理、化学、材料以及信息传感技术等学科形成了紧密的交互关系。当前,数值计算、新材料研发、大数据处理、人工智能、多信息融合检测技术已经成为高电压领域的热点研究内容。1)与新材料技术交叉。材料学科是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新材料的不断涌现,可能引发电工领域的革命性变化。有机硅橡胶材料在外绝缘领域的应用就是一个突出的实例。众所周知,高压输电线路的绝缘子曾是电瓷一统天下,尽管电瓷材料有耐老化性能好、绝缘性能良好等优点,但是也具有易破碎、抗拉强度低、笨重、生产耗能高等先天弱点,特别是耐污闪性能不好,极大地威胁着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稳定性。硅橡胶等有机材料由于重量轻、易加工、耐污闪性能好,已成功地在线路外绝缘上得到推广应用。以硅橡胶材料为伞裙护套,环氧玻璃纤维引拔棒为芯棒的线路悬式合成绝缘子,已在我国线路绝缘子市场占据超过1/3的份额。通过多年恶劣气候条件的严峻考验,事实表明,合成绝缘子的耐污闪能力明显高于电瓷绝缘子和玻璃绝缘子,已成为一项行之有效的防污闪技术,在防止污闪事故发生,保护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受到电力运行部门的欢迎。其他诸如变电站外绝缘,硅橡胶用于棒型支撑绝缘子,绝缘套管等电气设备,高速铁路腕臂支撑绝缘子,车顶外绝缘也采用了合成绝缘子。随着材料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高温超导材料、新型磁性材料、新型合金及纳米材料,都将会在高电压设备上得到迅速的推广应用2)与计算工程学交叉。传统高电压以试验为主,辅以经验公式和半物理模型以解释高电压物理现象,解决工程中的绝缘配合问题。随着电力需求的快速增长及远距离高压输电技术的需求,进展缓慢的放电理论和模型,试验精确量化与成本,以及未知状态的多物理场分布,需要更先进的研究分析方法推动高电压学科的发展。随着计算机科学、应用数学和软件工程的迅速发展,计算高电压工程学(CHVE)被提出来,它是基于等离子体理论和高电压技术,利用应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解决或解释高电压工程实际问题的学科,即通过计算模拟···试读结束···...

    2023-12-12 高电压技术张红 高电压技术第四版张赛鸷答案

  • 《次贷危机视角下信用风险计量模型与管理研究》朱霞著|(epub+azw3+mobi+pdf)电子书下载

    图书名称:《次贷危机视角下信用风险计量模型与管理研究》【作者】朱霞著【页数】196【出版社】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06【ISBN号】7-5352-8798-4【价格】56.00【分类】信用-风险管理-研究【参考文献】朱霞著.次贷危机视角下信用风险计量模型与管理研究.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06.图书目录:《次贷危机视角下信用风险计量模型与管理研究》内容提要:本书共分为六章,其主要内容包括:导论信用风险度量的基本理论次贷危机与成因分析演进着的巴塞尔资本协议与信用风险管理研究基于跳-扩散过程的期权定价建模与数值模拟等。《次贷危机视角下信用风险计量模型与管理研究》内容试读第一章导论第一节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一、选题背景信用风险是金融机构(特别是银行)所面临的最古老也是最重要的风险之一,它直接影响着银行的经营管理,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乃至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全球经济的稳定与发展。近30年来,全球不断上演着银行信用危机事件,首先是20世纪80年代初拉丁美洲的债务性银行危机,这场危机导致了近2/3储蓄贷款机构的破产。自此以后,银行业普遍认识到了防范和控制信用风险的重要性,这促成了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出台。到了20世纪90年代,随着金融自由化的不断推进和金融衍生产品创新和发展,出现了新一轮的银行危机。金融衍生产品以小博大的特点决定了它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投资者提供规避风险的途径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1995年,拥有233年辉煌历史的英国老牌商业银行巴林银行因一个职员的金融衍生产品投资失败而宣告破产。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世界金融业的风险出现了新特点,如1998年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损失的事件,该事件不再是由单一风险造成的,而是由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因素共同造成的。在国际金融领域发生金融危机的同时,国内金融市场上也出现了不少问题。1998年,中国农村发展信托投资公司由于经营严重违规,亏损巨大,被中央银行宣布解散。同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关闭刚诞生两年零十个月的因不良资产比例过大,资金不足,最终发生挤兑行为而倒闭的海南发展银行。本书所探讨的银行危机事件便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爆的全球金融危机,这场“金融飓风”从2007年2月l3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NewCeturyFiace)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汇丰控股为美次级抵押贷款业务增加18亿美元坏账准备金开始逐步显现,紧接着把以新世纪金融公司为代表的贷款机构、以美林公司为代表的投资银行以及以花旗集团为代表的金融超市和以全球财富管理著称的瑞银集团推到了风口浪尖。这场风暴最终席卷了美国、欧盟和日本等。1。次贷危机视角下信用风险计量模型与管理研究世界主要金融市场,导致了多个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以及股市的剧烈震荡并最终波及实体经济,至今金融危机的影响并未消除,全球经济发展低迷的状况仍有待复苏中国银行监督管理委员会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商业银行在2011年第四季度不良贷款总额为4279亿元,其中: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2996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1%;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563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6%;城市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339亿元,不良贷款比率为0.8%;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341亿元,不良贷款比率为1.6%;外资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40亿元,不良贷款比率为0.4%,其中参与计算的包括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①。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到虽然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在我国商业银行与监管机构的努力防范和控制下呈逐年递减趋势,但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率与外资银行的0.4%相比仍然较高,居各类银行首位,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控制问题仍然最为突出。国有商业银行是从计划经济时代的专业银行改制转轨而来的,在历史原因下积累了大量的不良资产。为了解决高额的不良资产问题,1999年财政部出资成立了信达、东方、华融和长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AMC),通过面向国有商业银行发行金融债和向中央银行借款的方式筹措资金,收购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共1.4万亿不良贷款(政策类剥离)。资产管理公司通过转让、债转股等方式对不良资产予以处置,但在运作过程中遇到了处置不良资产的市场环境差、资产管理公司经营权限和处置手段不够、不良资产处置效益较低等问题。同时还应看到,不仅国有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很高,一毕农村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也很高。另外,我国商业银行不仅存在着不良贷款率相对较高的问题,还存在着信贷结构单一信用风险集中,信用风险管理手段落后,缺少科学的量化管理等问题。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正在成为悬在中国银行业头顶的一把利剑,那么如何度量、控制和防范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已成为银行业改革发展中的头等大事。由美国次贷危机催生的巴塞尔资本协议Ⅲ体现了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①大型商业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包括中信银行、中国光大银行、华夏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招商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恒丰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2·第一章导论审慎监管有机结合、资本监管和流动性监管并重、兼顾资本数量和资本质量、资本充足率与杠杆率并行、长期影响与短期效应统筹兼顾的监管新思路,确立了国际银行业监管的新标杆。该协议的发布给我国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机遇与挑战。巴塞尔资本协议Ⅲ是自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监管机构针对全球银行业监管所做出的最大规模的改革,改革的目的旨在提升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健性,改善银行体系应对由各种经济和金融压力所导致冲击的能力,并降低金融体系向实体经济的溢出效应。它必将成为未来数年银行业监管的重要内容,并对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银行业的经营与管理产生深远影响。目前我国实施巴塞尔资本协议的现状是仍在努力推行2006年正式施行的巴塞尔资本协议Ⅱ,协议Ⅱ在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基础上确立了最低资本要求、外部监管和市场纪律三大支柱,由于存在金融市场不够发达、信用评级体系不完善、数据信息系统缺失等问题使得在协议实施过程中遇到障碍重重,实施巴塞尔资本协议的过程,既是监管机构改进监管的过程,也是金融机构改进内部风险管理体系的过程。最新推出的第三版巴塞尔资本协议代表了国际银行业风险监管的先进方向,因此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研究新协议的监管原理并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监管标准并积极推行,将会有利于加强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与控制能力,同时缩小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差距。二、研究意义在次贷危机背景下研究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度量与管理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第一,在银行的经营管理过程中承担着多种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模型风险等,纵观已经发生的国际国内银行危机事件可以看到信用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是银行风险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随着金融的全球化与中国加入WTO,以及金融衍生产品的出现等因素使得银行业面临的信用风险管理的问题日益显著。信用风险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银行自身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敞口仍然很大,为4279亿元,其中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就高达近2996亿元,这将成为阻碍我国银行业发展的主要顽疾,同时也大大削弱了国内银行的国际竞争力。同时,我国的信用评级体系、相关数据库以及有效的信用风险量化模型的构建相对落后。因此,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特点,并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建立合理的信用风险度量标准以及计量模型并提出有效的信·3·次贷危机视角下信用风险计量模型与管理研究用风险管理措施,以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二,20世纪8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使得西方银行监管理念从以总资产大小为实力象征的监管转变为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监管理念。这一新监管理念促成了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出台,该协议的实施为进行有效的银行监管提供了依据,对防范与化解银行业的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金融业的发展,这一资本协议的缺陷日益突出,协议的修订势在必行。2001年发布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便是在旧协议和全球范围内广泛征求了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意见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于2006年正式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代表了当时国际银行业监管发展的最新趋势,它对于促进市场经济下银行业的健康、稳定和繁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实践工作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但是,基于我国商业银行的现实状况,中国银监会宣布,中国银行业在2006年后将仍继续使用1988年的旧协议同时努力推行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然而,始于2007年并影响至今的次贷危机暴露了2001年发布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严重缺陷,很多实施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国际大银行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并未幸免,而是纷纷倒闭或被收购。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顺周期性被大家广为诟病。在美国雷曼兄弟银行破产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陷人衰退两周年之际,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CBS)于2010年9月12日在瑞士巴塞尔召开央行行长和监管当局负责人会议(GHOS),就巴塞尔资本协议新框架有关细节达成一致意见,并于同年11月在二十国集团(G20)韩国首尔峰会上获得签署。从2009年7月至2010年9月出台的一系列文件共同组成了巴塞尔资本协议Ⅲ。第三版巴塞尔资本协议作为国际银行业监管的最新标准,代表了国际银行业监管的新方向,国内银行必须认真学习和研究新协议的内容,以新协议为标准加大改革力度,并结合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自身特点立足实际情况,制定相关的监管标准对于我们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寻找差距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从而增强我国商业银行的国际竞争力有重要意义。第三,在金融机构所面临的诸多风险中有一类风险被称为模型风险,是指数学模型或参数设定的合理性与否给金融机构带来的风险。次贷危机的发生反映出了信用风险管理的多方面问题,其中也暴露了之前所使用模型的不足。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的信用风险度量与定价模型都是基于著名的Black-Schole期权定价原理的结构式模型,和基于违约率外生的简化式模型。但模型本身并不完美,正因如此,在后来的研究中有大量学者对模型的·4。第一章导论改进进行了探讨,也正因为模型自身的缺陷使得在对信用风险进行度量和定价时会产生偏差。在经典的结构式模型中,假设股票价格遵循几何布朗运动,在此假设下,股票将围绕着一个期望收益率在合理范围内连续变化和波动,也就是结构式模型结构式方法是以连续时间的扩散过程来描述企业的资产价值,它揭示企业违约的触发机制,在这种假设下不会因为企业价值的突然下降而发生违约。但事实上,这与实际金融市场中的一些现象不相吻合。而在简化式模型中,违约不再是由企业资产的价值决定,被认为是外生的、服从某种随机过程的、解释违约机制的经济学模型。为了在能较好的解释违约机理的同时使得模型更符合金融市场的实际现象,作为对此两类模型的改进将两者进行融合研究,既有理论意义也对我国的贷款定价和企业债券定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F第四,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到目前为止已经演变成了一场全球性的信用危机事件。无论从全球资本市场的波动还是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来看,次贷危机的影响都不容小视。虽然由于我国的金融市场还未完全开放等原因,受次贷危机的影响相对其他地区和国家较小,但这场危机给我们敲响了居安思危的警钟。详细分析次贷危机爆发的根源、过程以及后果,从而得到对我国银行业信用风险度量、金融监管、信用评级、金融创新等方面的启示,对于建设我国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运营效率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第二节!国内外文献综述一、与本选题相关的国外研究成果信用风险是全世界银行业面临的最古老也是最主要的风险,它几乎是与银行信贷业务相伴而生的,历史上多次银行危机事件表明,导致银行破产的主要原因都是信用风险。为了更好地防范和控制信用风险,无论商业银行自身还是监管当局,都对信用风险度量和管理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信用风险的关注和研究也日益加强。(一)关于信用风险理论方面的研究奈特于1921年发表的论文《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中指出风险与不确定性有着本质区别,风险是可预测的不确定性,作者认为难点在于预测是基于过去所发生事件的频率,而这无法消除未来的不确定性。20世纪中期,·5·次贷危机视角下信用风险计量模型与管理研究冯·诺伊曼与德国经济学家摩根斯坦合作完成的经典巨著《概率论和经济行为》为人们打开了一扇新知识的大门,同时也为风险管理提供了新的支持。马柯维茨于1952年发表的关于资产组合理论的文章,提出了用方差来衡量资产组合波动性大小的方法,并讨论了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关系,这一理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风险度量理论发展过程中的里程碑。早期国外对银行信用风险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信贷市场中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信用风险产生和控制的理论研究。经济学家们运用微观经济学、信息经济学、不完全合同理论、风险偏好等来研究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贷问题。Leled,Pyle研究了信贷市场中逆向选择问题和风险偏好对融资行为的影响,他们认为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银行因为无法判别企业风险的大小而产生逆向选择,结果只有风险大的项目才会到外部融资,风险低的企业为了将自己同风险高的企业区分开,可以通过部分自我融资,即投入一定的自有资金。在这样的过程中,风险低的企业的效用水平比完全信息条件下的效用水平低,其损失的效用称为信息成本,这样使得市场均衡的结果是无效率的四。Stiglitz,Wei对银行贷款中的“信贷配给”现象进行了研究。由于在银行和企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使得风险高的企业愿意以较高的成本获取贷款,但是银行并不能有效识别企业风险的高低,从而使得利率机制不能很好地发挥调节供需的杠杆作用,因为若银行提高利率,一方面会使得预期收益增加,同时此举也会导致信用不佳但冒险贷款的企业增加,这样又会反过来影响到银行的收益。当信贷市场的供给小于需求时,有一部分企业将不能得到贷款[。Gale,Hellwig指出在信贷市场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当不同的贷款者属于不同的风险偏好类型时就会发生逆向选择可。在借款合同的条款中借款者对于风险偏好的问题也有所体现,借款合同中包括借款利率、还款计划、担保可能的调整方式等对借款人的约束条件,在信息对称的条件下,借款人对风险的偏好决定银行可能获得的回报。Towed认为由于银行和贷款企业之间的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这使得银行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去监督和审计该企业实际的现金流量。基于企业和银行都是风险中性的前提假设,有效的债务合约是在固定期望支付的条件下使审计概率最小化或者在给定审计概率条件下最大化期望支付幻。Holmtrom,Tirole对企业资本在融资中的作用这个问题上建立模型进行了研究,对于没有资本或资本金很小的企业很难获得融资,无论是直接融资还是间接融资均难获得。对于已有一定资本的企业,银行会给予一定数额的贷款融资。而只有当企业资本非常雄厚时,才能成功发行债券进行直接融。6···试读结束···...

    2023-11-09 视角是什么意思 视角的拼音

学习考试资源网-58edu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2013312号-3 
站点地图| 免责说明| 合作请联系| 友情链接:学习乐园